11月12日,山西晋中。一25岁女生失业后和刚退休的爸爸被妈妈雇佣当上下班接送司机,每人日薪20元。当事人小宿称,原先在北京工作了2年,半月前被裁员,找工作也屡屡碰壁。妈妈为了缓解自己找工作碰壁,爸爸刚退休无事可做的郁闷心情,就想出了这个办法。收到妈妈的鼓励后心情好多了,每天至少还有20元的收入,之后也会继续努力找工作。(11月14日 济宁新闻网)
有网友点赞妈妈的作法,认为“妈妈想得真周到”;也有网友反对此举,评论 “自欺欺人”“这有什么意义”。笔者认为,大可不必戴着“有色眼镜”去审判事件中的妈妈和女儿,将事件定性为自欺欺人的闹剧。在这件事情看似搞笑的背后,“全职女儿”实则彰显了教育的暖心。
事件中的女儿表示,自己是工作两年后突然被裁员,妈妈想通过这种方式缓解她的压力。可见失业女生并不是不求上进的“啃老族”,只是意外到来的裁员风波才让她变成了无业游民。因此,妈妈雇佣失业女生当司机,是在就业难的客观事实上对女儿的理解与鼓励,是通过家庭“托底”的方式给予女儿更多的缓冲空间。
除了给妈妈当司机获取报酬,近年来,做家务赚工资等其他“全职儿女”现象也引起了公众关注。“全职儿女”通常指的是年轻人脱产寄居父母处生活,并通过付出一定的劳动换取经济支持。
“啃老族”固然令人不齿,但近年来,社会对待“全职儿女”有了更多温和的声音。究其本源,是因为不少年轻人是在就业、升学的重压之下无奈成为“全职儿女”。在这个过程中,不少年轻人依旧保持学习与进步,不曾忘记追风赶月的梦想,坚持笃行不怠的努力。“全职儿女”时期更像是他们成长路上的过渡期,也是更适合中国年轻人的“gap year”。
能有机会成为“全职儿女”,这实则也展现了教育进步、暖心的一面。父母愿意在成年子女遇挫后继续提供经济支持,让家成为避风的港湾,这本身彰显了父母对子女的理解与包容。2023年,年轻人们常用“人生是旷野,不是轨道。”来激励自己追求生命的更多样态与可能性。但过度重视结果、追求世俗成功的传统高压东亚教育,常给年轻人们戴上沉重的枷锁与镣铐,让他们越来越容易将生活过成单向度的轨道。该事件中的妈妈主动雇佣失业女儿当司机,是对传统高压教育的反对,展现了教育的包容与暖心。
“没有爱,就没有教育。”苏霍姆林斯基曾一语道出教育的本质是爱的传递。牙牙学语的孩童离不开父母的爱,已经成年的子女同样离不开父母的爱。好的教育应在鼓励子女成才的同时,不应忘记传递爱的初心。父母们允许子女成为“全职子女”,实则创造出“暂停”的空间,让子女们得以重整行囊,再度出发。本次事件中的妈妈值得点赞,这让我们看到了暖心教育的更多可能。